新時代公益網安徽站訊:父母仁愛是一劑良藥
他們家庭內部互幫互助,他們的子女以助人為榮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衡陽縣人周兆林、李銀元夫婦,應該稱得上是孩子合格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家庭也是孩子邁出人生步子的重要課堂。
82歲的周兆林,是有著38年教齡的衡陽縣富田中學退休教師,老伴李銀元今年78歲,她卻已連續15年被評為衡陽縣溪江鄉的春插、雙搶勞動模范,也是九峰山腳下不要工資的人民調解員。李銀元的理念與擔當,曾被《今日女報》(原<<湖南婦女報>>)以《花錢辦嫁妝,不如送女上學堂》為題進行過報道。
周兆林夫婦育有六個子女,一邊想辦法在子女們眼中,父母就是一面旗幟,父母的言行與處事態度,深刻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成風化人。
仁愛之心育人
周啟在家排行老四,現在是來自國家稅務總局衡陽市蒸湘區稅務局(2018年合并前,在蒸湘區國稅局工作)的四料志愿者,也是衡陽市恒雁公益服務中心的副理事長.
1987年,正值周啟高考,可能是用腦過度,也可能是營養缺乏,周啟突然病倒了,頭暈胸悶.父親周兆林一邊問周啟情況,另一邊想辦法讓遠房親戚 將其病情復核給城里的醫生聽,醫生建議,深吃點人參精,但這東西在當時可不好找,多方打聽到離周啟學校十二三里路的地方(衡陽縣舵背樹)有這藥物,次日周兆林沒等天亮就步行去舵背樹.回來后真的帶回了人參精,周啟喝下后身體很快好轉.
父親無言的愛,深刻地烙在周啟那里的心里.此事雖已過去多年,但卻是周啟最難以忘懷的事之一.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感動不已,
周啟從小就有一顆愛人的心,喜歡幫助他人.無論是親友\同事\家鄉人還是陌生人,都是他幫助的對象.記者了解到,周啟曾獲取的榮譽依次有:2014 年的衡陽市首屆國稅系統六名道德模范之一,2015年評為衡陽好人提名將,2016年5月入選中國好人助人為樂版塊, 2017年4被評為湖南好人,2018年被評為感動湖南國稅首屆七大人物之一.他也因獻血14000毫升和持續宣傳無償獻血,獲得了無償獻血全國金獎和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二星級獎.
家庭和睦孝心濃
到自己也有了孩子的時候,周啟常對孩子們說,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睡覺,也不是單單是為了自己,人活著,最低級是為家庭,依次往上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中華民族創造財富,多幫助他人,傳遞正能量。話雖簡單,但道理深刻。周啟教育出來的孩子,特長也比較多,舞蹈、唱歌、電子琴、跆拳道、球類等等都很在行或過得去。
周啟姊妹幾個對長輩特別孝順。從2009年起,不管和父母住不住一起,周啟都會定期給二老一個電話,有時長則聊到一個小時以上。一年中的傳統節日、二老的生日,不管他們是在鄉下老家還是在長沙,周啟都會陪伴在父母左右,已有二十九個春秋(2019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父母特別再特別要求,未能夠陪伴除外)。
從2008年起,周啟每三年要帶父母旅游一 次,2014 年變成每二年一次。周啟告訴記者,他的愛人李愛云非常支持自己做公益,她包攬
家務、管帶孩子(父母若住在周啟工作地家時,是協助長輩管理),對公婆也是關
愛有加。2000年,周兆林大女兒去世時, 其兩個孩子分別只有12、14歲.李愛云便代管了這兩個外甥,一心呵護他們成長。
周啟姊妹幾個還一起商議了孝敬父母的具體措施。 姐妹幾個成家后經常回家看看,一年 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2個小時,為父母洗衣服、洗腳,陪父母聊天,為父母
購買營養品、 藥品.....
編輯:恒心/記者:陳潤/通訊員:周啟/推薦部門:新時代公益網安徽工作站/責任編輯:鄭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