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公益網新疆訊:賡續紅色血脈·激揚青春擔當——烏魯木齊老兵故事館上演震撼國防教育課
在烏魯木齊,有一處被歲月珍藏的歷史印記——鞏寧城城墻遺址,這座百年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靜靜訴說著往昔的風云變幻。而在它身旁,一場用青春致敬英雄、以故事喚醒記憶的國防教育盛宴,正在老兵故事館火熱上演。

戊戌初夏,碧空如洗,陽光灑滿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區。5月5日16時許,烏魯木齊老兵公益時光記憶館(老兵故事館)內熱鬧非凡,青年大學生與市民滿懷期待相聚于此,以“銘記歷史礪初心,青春報國勇擔當”為主題的“老兵故事會”國防教育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此次活動由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區老兵公益時光記憶館主辦,各族志愿者代表匯聚一堂。活動伊始,老兵故事館館長深情致辭,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為引,激勵青年傳承紅色基因,話語中滿是對后輩的殷切期望。隨后,館長許國平化身歷史導游,以“方寸展陳見風云”為題,指著抗美援朝搪瓷缸、防空警報器等珍貴軍事藏品,與青年大學生們親切交流。這些靜默的展品,在他的講述中瞬間鮮活起來,勾勒出往昔波瀾壯闊的國防記憶,仿佛將大家帶回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一位特殊的嘉賓——鎏金歲月見證者、退役軍人、原西部戰區某集團軍團長慕容虎嘯,身著筆挺戎裝登上講臺。他以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鞏寧城城墻遺址為切入點,深情講述1864年,老滿城4千八旗清兵在同治四年,面對敵人的入侵,寧死不屈、壯烈殉國的英勇事跡。隨著他的講述,首府邊城沙依巴克區轄區鞏寧城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讓在場眾人無不熱血沸騰。
慕容虎嘯團長的講述并未止步于此,他還帶大家走進了新疆軍墾戍邊的歷史長河。從錫伯族官兵不遠萬里,從沈陽繞道西伯利亞大西遷;到達烏爾民族三千官兵駐守塔城近百年;從民族英雄駐守的賽圖拉哨所,到義務守邊的塔吉克雄鷹;從龍吉克家族三代人70年義務守邊巡邏,到愛國擁軍模范拉齊尼巴依卡;從昆侖山到北疆團場的愛國擁軍先進典型魏德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在新疆,守邊就是守家,巡邏就是保家衛國的深刻內涵。這些戍邊守邊人的故事,早已融入新疆兒女的血脈,成為他們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當老兵展示抗戰老兵在新疆的書籍,以及九旬抗戰老兵卓華戰時的小提琴時,現場氛圍凝重而莊嚴。慕團長深情講述著抗戰年代,新疆各民族兒女捐糧捐錢捐馬匹,全力支援抗戰的義舉。新疆關愛老兵志愿者團隊十四年如一日,堅守在關愛抗戰英雄的公益之路上,他們的無私奉獻令人動容。老團長手中的老舊軍裝、黑白色照片,還有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老兵辛培仁戰前寫的絕筆信和戰地日記,都成為了最生動的思政教材,讓歷史在這些老物件中“活”了起來,也彰顯著老兵故事館國防教育的重要使命。
交流環節,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大家紛紛踴躍發言,分享自己的深刻感受。老團長欣慰地說:“這正是歷史傳承應有的態度!”一句“愿以青春護山河,誓用熱血鑄忠誠!”更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緊接著,在國旗下的宣誓環節,慕容虎嘯老兵帶領大家重溫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如洪鐘般回蕩在古城墻上空,激蕩著每個人的心靈。
活動最后,青年志愿者們迅速分組投入布展實踐。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精心制作藏品卡片,有的挑起扁擔保障供水、擦拭老物件,還有的協助許館長張貼國防教育宣傳畫。許館長飽含深情地寄語青年志愿者:“今天我們在歷史現場讀懂國防,明天定要在時代考場寫好答卷!”
暮色漸濃,故事館的燈光依次亮起,夕下的余暉與青年們忙碌的身影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畫卷。這座曾經沉睡的老兵故事館,因為青春力量的注入,正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疆大學姬文焱感慨道:“很榮幸作為志愿者領隊參與這次活動,讓我們穿越歷史,深刻體會到先輩們的責任與擔當,也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國防的特殊意義。特別感謝收藏家們的悉心指導,也感謝各民族志愿者的全情投入……”
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新疆師范大學、新疆工程學院、新疆財經大學等多個高校的王金威、陳群等40余名青年大學生及市民代表。他們在這里,與歷史對話,與英雄共鳴,將紅色血脈融入青春的奮斗之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財經大學 #新慣工程學院 #新疆師范大學
通訊員:一凡、田智豪/圖片:孟天賜、薩婭、史若琦
整理:小穩哥/編輯:珠城正能量